伍德灯检查白癜风 http://m.39.net/pf/a_4650567.html

曾有历史学家说过,“未有珠三角,先有西樵山。”

早在年前,岭南最古老、最原始且延续时间最长的土著族群之一——疍人,就出现在了珠江三角洲地区。而正是在西樵山,这个族群利用自然赋予的西樵山岩石,制造了石器,用以渔猎、捕捞。

再到后来,西樵凭着多年种桑养蚕缫丝的历史,成为著名的纺织之乡。明朝时,西樵是广东最大的丝纺业中心,嘉靖年间更是享有“广纱甲天下”的美誉。

今天,带你们去一趟西樵山下的渔耕粤韵文化旅游园,这里藏着纺织之乡的秘密。

渔耕粤韵文化旅游园建于广东佛山的西樵山南麓,以岭南水乡自然风光为景观。

看多了江南水乡,大概很多人想象不到岭南也是有水乡的。并且岭南的水乡,同样有着小桥、流水和枕水人家,盛夏时节鸡犬蛙鸣也是声声入耳。只不过,比起江南的温柔墨色,岭南则要多几分阳刚之气。

若从空中俯瞰渔耕粤韵文化旅游园,你的第一感觉就是,大块的水面纵横交错、一旁的民居宁静古朴。寥落碧空之下,条条小路横平竖直交叉在水面之间,很有一种韵律之美。

文化园的主题叫做渔耕粤韵,这关键字眼就落在渔耕二字上。

而之所以西樵能成为著名的纺织之乡,一是因为种桑养蚕缫丝的历史相当悠久。更重要的一点,是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西樵诞生了一种独具地方特色的生态农业生产形式——桑基鱼塘。

何谓桑基鱼塘?

桑基鱼塘是将种桑养蚕同池塘养鱼相结合的一种生产经营模式。池塘用来养鱼,池埂或池塘附近种植桑树。等到桑树长出桑叶,以桑叶养蚕,再将蚕沙、蚕蛹等用作鱼饵料,以塘泥作为桑树肥料。

如此一来,便能形成池埂种桑,桑叶养蚕,蚕沙喂鱼,塘泥肥桑的生产链条。彼此之间互相利用,互相促进,达到鱼蚕兼取的效果。

这个模式不仅可以低耗、高效地精耕细作,同时对生态环境也是“零”污染。真心敬佩一开始提出这个模式的人们,简直太有智慧了。

渔耕粤韵旅游文化园完整复原了桑基鱼塘的生态农业模式。

在这里,你可以看到区域内至今保存着“千顷鱼塘万亩田”的自然生态景观,同时这里也是珠三角地区至今保存最好的桑基鱼塘区,面积足足近万亩。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誉为“世间少有美景、良性循环典范”。

理论部分说完,如果还觉得不够吸引,那么再来说说文化园到底可以玩什么。

四五月的天气,正是春色宜人。而文化园内翠烟轻笼,绿意盎然,实在是踏青的好去处。在池塘边随意走走,微风拂面,吹来温柔的气息。

三座水车依次排开,将倒影投入水中。

远处的群山被纯粹的绿色所覆盖,一眼看过去,就让人觉得心胸开阔。选个周末,带着家人、朋友来这里郊游、吸氧,惬意极了。

一万多棵桑树挤在一起,营造出生机勃勃的景象。凑近一些,片片绿叶缀满枝头,把枝条都压弯了。在树下拍张照,鲜嫩的颜色衬着人的气色都好了几分。

再等些日子,等到结出桑葚,变红变紫,不仅风景更美,还能采摘果实。

西樵和纺织有关,所以文化园内有桑蚕展示中心,能看到香云纱的制作过程。

香云纱本名“莨(làng)纱”,是采用植物染料薯莨染色的丝绸面料。

香云纱的整个染整过程十分复杂,全部需要手工操作完成,并且还会受到日晒的影响,因此被称之为“软黄金”。

在渔耕粤韵旅游文化园,你可以亲眼看到香云纱的制作过程。每一步都需要付出极大的耐心、精力和体力,最后才能制成了不起的香云纱。

染整这一步,需要将布料置于莨水中充分浸泡,并不断翻动。为了提高效率,工人们会直接站进莨水中翻踩,他们的衣服也会不小心染上色,十分辛苦。

之后还需要晒莨,这一步若是遇上雨天,就不能工作了。

布料每一匹的长度都在20米左右。要铺展、收纳如此数量与体积的布料,靠的都是工人们的技术。

晒干后收起,还需要再次浸染,浸染和晒莨的过程要重复二十几次。

庞大的晒场也很震撼,绿色草地上的颜色,会在时光的作用下慢慢沉淀,成为美丽的香云纱。

带娃的家庭,看完香云纱,可以去钓鱼、坐游船。

文化园内有超过平米的捕鱼平台,可以体验钓鱼、罩鱼、地笼起鱼等古老的捕鱼方式,还可以乘船游玩湿地湖泊。

在古朴的码头上船,船只不大,足够坐下十个人左右,一点不会拥挤。两侧是开敞的,可以尽情欣赏风景。

等到大家都坐稳,师傅便会启动船只。伴着微风,两岸风景徐徐向后倒退。一会儿是浓密的树荫,一会是翠绿的农田,一会儿是古朴的村舍,随着视线不停流传。小朋友最喜欢这个环节,叽叽喳喳在船上讨论个不停。随手拍张照,春日的美好太舒服了。

说文化园是亲子游的胜地,一点也不为过。不仅可以学到知识,还能放松情绪。

池塘、桑园、人家……难得能发现一处地方,如渔耕粤韵文化旅游园一般,让久居都市的人们在紧张生活之中,有一片田园水乡可以暂时放松,体验种桑养蚕、采摘桑葚、碧水泛舟的快乐。

四五月,就来渔耕粤韵文化旅游园踏青吧!

旅游攻略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l/38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