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的清晨,在西樵山环山沟岸边,阵阵秋风给正在散步的人们带来丝丝凉意。红的、粉的、黄的……沿途的各色花儿摇曳身姿为早起的人们增添一番好心情,开启崭新的一天。这是西樵山环山沟进行绿化提升之后的景象,在此之前,这里还是一片杂草丛生、无人打理的状态。
西樵环山沟。珠江时报记者刘贝娜摄
这种变化,来源于西樵通过党建引领、网格直联,形成多方合力、全民参与的氛围,并坚持以问题为导向,将环境整治融入乡村振兴、岭南文旅小镇建设等中心工作。
年西樵镇环境整治项目完成情况
(截至9月底)
一、全镇完成项目情况
项目总数:个,完成个,完成率91%
二、镇、村(社区)、经济(联)社各级完成情况
镇级项目总数10个,完成8个,完成率80%
村(社区)级项目总数个,完成个,完成率91%
经济(联)社级项目总数个,完成个,完成率91%
多方合力推动一系列环境整治
现在,西樵各个社区的主题党日活动现场,总少不了“雨污分流、截污到户”、垃圾分类等环保知识宣传。西樵镇环境保护办公室主任陈沃皓说,通过基层党建引领、网格直联的模式,可以加强部门与部门之间、村居与部门之间的合力,形成联动机制,推动一系列的环境整治。
西樵樵华社区卫生黑点整治前后对比图。来源:南海西樵
与村(社区)的联动,将环保宣传到基层,普及到每个居民,让环境治理成为全民共识,形成全民参与的氛围,为西樵镇落实开展“环境整治十年百万图拍摄对比行动”奠定了基础。
据统计,西樵镇共32个村(社区)、1个科技工业区,辖下共个经济社,计划完成十年百万图环境整治项目总数为个。截至9月,共完成项目数个,完成率达91%。其中,镇级项目总数10个,完成8个,完成率80%;村级项目总数个,完成个,完成率91%;经济(联)社级项目总数个,完成个,完成率91%。
为方便每月跟踪项目整治进度,西樵镇的全部项目均已建立台账,镇街级项目台账及整治成果照片会每月报送至区环委会,村(居)级和经济社级项目每月进度台账由镇环委会收集。
在这样的密切监督下,西樵镇内环境整治项目取得了一些阶段性的成果。官太路绿化景观提升工程已于4月竣工;上金瓯鹿岭公园改造项目和庆云大道道路景观改造工程已在5月完成;西樵山环山沟二期绿化提升工程已于6月完成;西樵大桥河滨公园工程、渡滘村小型污水处理装置工程和儒溪村基边生活污水处理站建设项目已在本月完成,并投入使用。
西樵儒溪社区卫生黑点整治前后对比图。来源:南海西樵
以问题为导向推动精细化部署
通过“环境整治十年百万图拍摄对比行动”,西樵镇环保办从村(社区)收集到大量的项目图片和资料。在日常,又是如何推动这些环境整治项目的呢?
西樵环保办在收集到村(社区)发来的项目图片和资料后,会依靠评审机制来评估所反映的问题,根据整治的难度和效果,将这项工作与岭南文旅特色小镇建设、乡村振兴、基层治理等镇内的中心工作融合起来。通过拍摄对比图的行动,让工作人员能坚持以问题为导向,推动工作的精细化部署,以点带面,达到扩面提质的效果。
陈沃皓透露,下一阶段,会在巩固前期的环境整治成果的基础上,重点整治47条黑臭河涌,推动山南片区的连片改造,促进陶瓷、纺织等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希望通过这一系列的环境整治措施,改善城市容貌,推动环境再造,为西樵提供更多产业载体,创造更好的营商和宜居环境,增强全镇居民的幸福感。
案例1小公园式公交站获村民点赞
10月24日上午10点,崇北社区上坊村公交站的小公园里,候车的村民正在闲聊。这般惬意在公交站及周边区域环境整治前,是不可能的事情。
崇北社区上坊村公交站。珠江时报记者刘贝娜摄
崇北社区下坊经济社村民罗少芳回忆,以前,公交站附近都是烂地,坑坑洼洼,还有很多垃圾。而且,原先的公交站设施陈旧,候车位置较小,且附近的花坛植被稀疏,泥土裸露,毫无美感。
崇北社区党委书记刘纯维介绍,经过半年的升级改造,在公交站及附近区域建成了人行道、绿化带、候车亭、小公园等。同时,还加强了保洁工作,让整个环境焕然一新,为群众提供了舒适的候车环境。
崇北社区上坊村公交站。珠江时报记者刘贝娜摄
改建美化后公交站点的位置更合理,还增设了候车室;原公交站点恢复人行道路,路面更宽敞;原有花坛的树下铺设板砖,增加石凳和石桌,改建成小公园。罗少芳说:“现在,我们社区的公交站修得这么漂亮,还有一个小公园,无论是在这里乘凉、聊天、散步还是等公交都很舒服。”
案例2昔日黄土沟今日景观河
国庆黄金周期间,西樵山环山沟的花海吸引不少游客前来散步、打卡。
附近的村民罗旺财是负责环山沟日常维护的工人之一,见证了环山沟的变化。她说,未整治前的环山沟很窄、很脏,整治之后,河道变宽了,再加上种植了许多花,一下子变美了。“早上和晚上都有很多附近的村民来这里散步,到公众假期,还会有很多游客来游玩拍照!”
西樵环山沟。珠江时报记者刘贝娜摄
一直跟进西樵山环山沟二期绿化提升工程的西樵山森林公司市政园林部技术员张文忠对此更有感触。他第一次来到环山沟时,发现河道两岸是杂草丛生的土坡,黄泥土裸露,植被枯黄,水土流失比较严重。
改造由此开始。张文忠和团队伙伴将原来河道两边的杂草清除,在保护原有植物的基础上,结合滨水道进行植物景观营造,注重加强土壤恢复。以本土植物为主,外来植物为辅,在河道两岸种植了黄花风铃木、红花玉蕊、红花紫荆、木棉、水杉等花草树木。在河边种植了梭鱼草、美人蕉、蒲苇等水生植物,植物景观十分丰富。此外,还有5位专职工人负责淋花、清理河道垃圾等河道及两岸的日常维护工作,巩固美化的成果。
张文忠说,整治之后,河道两岸裸露的黄土被植物覆盖,可避免水土流失,也可美化景观,提升效果非常显著。
文:珠江时报记者钟泽诗通讯员关蕴琪
图:珠江时报记者刘贝娜
见习编辑:柳陈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jc/23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