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超群智纲智库深圳中心项目经理

站在全球看,佛山承包了岭南几乎所有的世界级文化名片,武术、醒狮、美食等民俗文化结晶享誉全球,佛山是世界的佛山。

站在湾区看,湾区文化之核在广佛,湾区同根,广佛同源,根在佛山,某种程度讲,佛山是粤港澳大湾区的文化之母。

站在新时代,看似内外受宠的佛山,好像又面临更多的内忧外患,佛山到底是谁?佛山人如何在新时代展示自己的精气神?

一、世界的佛山

说佛山是世界的佛山,不是吹牛逼。如果说北京在全球代言了中国正统官方文化,那么佛山就是国际舞台上中华民俗文化中的北京。

相对于北京、西安以中华传统文化名城代言中国,上海、深圳以国际现代都市闪耀全球,佛山在全世界的影响,更多的是以民间文化标签的形式存在,并且这种文化标签,更加具体,更加形象,更加鲜活,更接地气。

我们说北京、西安能代表中国,更多以帝都身份和文物遗迹扬名,上海、深圳也只是以一个城市的现代化整体形象取胜,更缺乏有力文化标签的支撑。

活化的民俗文化元素并不算这些城市的亮点,不能活化就很难形成国际性的文化名片,或者说这种文化名片很难互动、消费和体验。

而佛山恰恰相反,强于国际民俗文化名片活化,却弱于国际形象塑造。

国际舞台上,这些城市好比衣着光鲜的官方文化大使,而佛山,是个人气爆棚的民间文化代表团。

佛山承包了岭南几乎所有的世界级文化名片。

1、中国功夫,燃爆全球

中国功夫应该是近年来最热的中国民俗文化名片。

如果说外国人士对中国功夫的第一印象是李小龙展示的功夫,那么就可以说他们眼中的功夫,指的就是佛山功夫。

现实中,除了佛山无影脚这个有点戏剧色彩的招数,可以让人把佛山跟武术联系起来的,记忆点好像并不多。

实际上,佛山是扬名海内外的中华武术大本营,英才辈出,大师云集。

顺德区的李小龙。如果说没有李小龙,就没有全球中国功夫热,那就可以说没有佛山,就没有南派功夫,更不用说李小龙。

虽然李小龙在全球扬名是以一个香港青年的身份,实际上,他的故乡在顺德。这种故乡不仅是指祖籍,而是真正住过的故乡。位于顺德均安镇上村乡的李小龙故居,不仅是李小龙祖辈居住的地方,也承载了李小龙个人关于大陆的直接回忆。

顺德李小龙故居

南海区的黄飞鸿和叶问。这两个人,一个是佛山无影脚的主人,一个是李小龙的师傅。关于这两个大神,影视作品已经做了足够的科普,只要记住他们是南海人,南海是佛山的一个区就行。

其他各区,名头虽然不及南海和顺德,但也是各显神通。三水区的龙形拳、洪拳、侠家拳;禅城区的蔡李佛拳;高明区的白眉拳等等。直到今天,这些绝技都有广泛的民间影响和传承人。

总之一句话,如果说李小龙重新点燃了中国功夫热的导火索,那么第一个弹药库来自佛山,之后才是中国各派功夫在海内外遍地开花式的引爆。

2、中国醒狮,华人精神

有据可查的资料显示,醒狮这个南狮明珠,发源于佛山南海区,是第一批国家非遗。

这个南海,就是黄飞鸿舞狮的那个南海。

伴随着广东华侨遍布全球,醒狮也走到了世界的各个角落,几乎是有华人的地方,就有醒狮。每当节假日和重要活动,醒狮的助兴,对海外华人来讲,除了气氛的渲染,更多的还是一份乡愁慰藉和一种力量的感染。醒狮在海外,已经不只是一个中国文化符号,也不仅是一个仪式,她寄托了更多民族图腾和精神凝聚的美好希望。

在国内,特别是在广东,虽然醒狮已经没有当初的全民拥戴的盛况,但是醒狮的传承却得到了有力的维护。专业的醒狮表演,在商业社会中获得了新生,新店开张、各种庆典、大小活动,都少了醒狮的加持,让这个古老的民俗活动,有了难得的活力。国内的兴盛,无形之中又助长了海外华人对醒狮的热情,成为国内外华人的共同语言。

3、佛山美食,享誉全球

年12月1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顺德“世界美食之都”称号,不用说,这个顺德,就是佛山的顺德区。

这个美食之都的称号,截止目前,全球共发出七个,含金量自是不言而喻。考虑到这个称号的评委团,中国人比例并不高,我们可以相信,顺德的美食在全球已经深入人心。

自古以来的渔耕文明富庶之乡,顺德由始物产丰饶,陆海原料应有尽有。顺德人会吃也会做,厨出凤城,顺德自己享受的同时,顺德厨师顺便撑起了粤菜的半壁江山。

当然,顺德只是佛山一个典型的代表,就像大师兄出众,师弟也不会差一样,佛山的其他地方,在美食方面,都有自己独特的心得。

酝扎蹄、乐平大包、高明濑粉、油炸鬼、状元粥、盲公饼、陈村粉、炒牛奶、柱侯鸡、双皮奶……看了流口水,吃了忘不了。

佛山“饭”本之褝城篇

佛山的小吃,最好地阐述了食不厌精脍不厌细的传统。

她既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又有强大的普适性,跟臭豆腐、毛鸡蛋等地域小吃爱恨两派争斗不休截然不同,天南海北的人,在佛山美食面前,都很难找到拒绝的理由,也很难找到挑剔的借口。

从征服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这点就足以说明佛山美食强大的征服能力,这种能力伴随中国的崛起,在国际上会有更好的预期。

除了这些响当当的国际文化名片,佛山还拥有粤剧发源地、龙舟之乡、南国陶都等一大批荣誉称号。

粤剧四大名丑之一李海泉,另一个身份是李小龙的父亲。他的粤剧表演,为海外的华人带去了无数的欢乐和乡愁,也吸引了众多外国人士窥探神秘东方艺术的目光。

龙舟虽然受限于场地,但海外华人只要有条件,也从来不吝惜展示中国水上运动的魅力,中华龙舟大赛,也频现海外队伍的身影。身为南国陶都的石湾窑,更是以广彩的统称,成为欧洲大陆的新宠。

这些民俗国际影响力虽然不及武术、醒狮和美食,但也是海外华人特别是广东华侨的共同纽带,是代言中国的特有标签。

更难能可贵的是,佛山民俗不仅是向外输出,佛山本地全民参与的行通济、北帝诞、佛山秋色等纯地方特色的民俗活动,也是越办越火越来越热。

二、湾区的佛山

谈及粤港澳大湾区内的文化渊源,可以用十二个字概括:根在佛山、花开广州、果挂湾区。

无广州不湾区,无佛山不广州。

虽说湾区同根,广佛同源,但商贸之都的广州更多是舞台,佛山是后台。

城市的成功,除了首府的人为设定,绝大部分依靠的还是地理位置。地利赶上了天时,人和的问题自然迎刃而解,就很容易成就一时之盛。

跟中国绝大多数貌似成功的商贸城市一样,广州的成功,说到底也依托一个地理位置的优势,他生来就是粤港澳大湾区的中央舞台。

舞台需要后台,广州在内陆最大的后台就是佛山。出处不如聚处,广州历史上的繁华,很长一段时间,源于佛山这个后台的支撑。

1、产业和资本支撑

明清时期佛山冶铁、陶瓷、纺织、中医药四大行业构成了四轮驱动的超级战车,共计发展出多个上下游关联产业,多个手工作坊。

这一方面支撑了佛山四大古镇长盛不衰的底气,另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支撑了广州的商贸地位。

这些全国领先的商品,通过广州的中转,到达大陆腹地辗转世界各地。广锅、广钟、广炮、广彩、粤锻,这些红极一时的爆款,让大家记住了一个广字,无论指广东还是广州,实际上它们的出处都是佛山。

佛山这四个产业与广州的互动,最好的例子是广彩。所谓广彩,就是指西欧商人定制的瓷器,但这个一般都是有广州画师按来样画画,然后由佛山石湾窑负责两次进窑烧制。石湾成品完成后,交货到广州,广州的甲方将石湾的陶瓷带到欧洲,这就是历史上鼎鼎大名的广彩。

广彩瓷器

佛色的产业领头人,完成资本积累之后,又将资本带到了广州,进一步支撑了广州的繁荣。

2、产业和人才支撑

佛山产业不出广州,难达全球,佛山的文化和人才输出,很大程度上,也是通过广州这个窗口扬名立万。

身为南海人的黄飞鸿,十六岁开始在广州西关第七甫水脚开设人生第一家武馆和第一家医馆宝芝林,我们就很容易得出佛山、中医药在广州开花的印记。对于醒狮、佛山美食对广州的影响更是深入人心,无需赘言。

就是在市民休闲领域,按理广州作为商都,理应独占鳌头,实际上不只是粤剧的起源,就算是粤剧剧场的兴盛,佛山也是走在广州前头。

“未有吉庆,先有琼花”,吉庆会所于同治年间名震岭南的时候,琼花会馆在雍正时期已经先行一步。

粤剧在佛山的影响力,不像广州一样成为上流商贾达官贵人附庸风雅的专利,而更多的是全民娱乐的一个载体。历史上汾江上的红船,是多少佛山人魂牵梦萦的回忆。直到现在,佛山的一些土豪乡镇,逢年过节,都会请个粤剧的戏班,闹上几天几夜。

粤剧《梁祝》

说到文化,佛山从来不缺底气。佛山境内西樵山被誉为“珠江文明的灯塔”、岭南理学之源;三湖书院、四峰书院在广东书院史、理学史、宗族史上都具有极高的历史地位与文化价值。

这些渊源催生了一项冠绝岭南的记录,那就是科举盛名。自隋唐施行科举考试以来,广东状元有9位,佛山独占5席。科举时代,佛山还出现“五里四会元“的盛况,在方圆五里范围之内的三个村里出了有霍韬、梁储、伦文叙、伦以训四个天下第一会元。就是人文浓盛的江南,也属罕见。

近现代佛山也涌现了一大批中华好儿女,康有为、詹天佑就是他们的杰出代表。由古至今,佛山的这些文化和人才,基本上都有广州有或多或少的渊源,要么在广州开花,要么通过广州走向全国全球。

广州开花之后,从广州发散,到广东各地,通过一衣带水的跨越,来到香港澳门,成就历史上的粤港澳大湾区。如果说没有广州,就没有粤港澳大湾区,那么就可以说,没有佛山,就没有广州。

三、什么是佛山?

说佛山是世界的佛山,说佛山是湾区文化之母,在如今深圳、香港、广州、澳门这些大明星的光环下,多少显得有点阿Q式的祖上阔过的酸楚。

佛山的人文精神,佛山文明在珠三角的滥觞之功,不能只是一种传说一种吟唱,需要一个全新的平台来展示,佛山人,更需要一种共识的精神来凝聚。

现实中,佛山城市各个区的组合,更恰当地说,应该叫一组组团,就像楼盘里的别墅、联排、高层、多层的拼盘,看似一个大盘,实质业主不是一个圈层,只是共用了一个名字。

这可能是佛山各个区,对佛山这个地名,心里的感受和感情各不一样的深层次原因。

一个城市,缺乏共同的文化意识和精神认同,就如同兄弟不齐心,虽然各自发展都不错,但总缺少一点一家人的氛围。

1、广东南海和广东顺德

广东南海这个组合,在近现代史上是个固有名词。

从更早的渊源上讲,南海与广州充满了暧昧,虽然分分合合,但一直卿卿我我。至今,在广州市越秀区中山六路附近,还存有一条旧南海县街。

佛山镇(大概相当今禅城区)与南海,更有深圳与宝安县一样儿子变老子的剧情,之前佛山只是南海的一个镇,现在南海成立佛山的一个区。打开佛山地图,这种痕迹还能看到,南海区连同番禺区,对禅城形成了包围之势。

与南海齐名的顺德,作为南番顺三强之一,历来也是不可小瞧的主。特别是改革开放之后,顺德一路狂飙,与江苏的昆山形成南北双雄,近八年顺德区更是连续霸占了全国百强区头把交椅。

与南海一样,顺德借番禺的地利,历史上与广州也是一直纠缠不清。跟近现代的广东南海一样,当代的广东顺德,也是一个响当当的名头。

南海和顺德这两个区,历史上先后以广东南海广东顺德的名头,一度与佛山这个市并驾齐驱,在全国也属少有。

三千年读史无非功名利禄。顺德有GDP也有人口,南海有地也有钱,名利都有的顺德南海,无论是民间还是高层,与佛山的多年纠缠,各种别扭也是情理之中。

但换一个角度,无论是南海还是顺德,去取代佛山的位置,将佛山市变成南海市或者顺德市,显而易见,更难服众,于情于理更不合适。

如果真要怪,只能怪佛山没有深圳一样的速度,也没有深圳一样的段位。

佛山这两个字,没有让大家享受足够的红利,没有足够的论据让所有人以佛山人为荣。

但这个责怪,就像儿子怨恨自己不是富二代一样,多少有点怨天尤人的成分。

既然南海和顺德一时不好驯服,那还有高明和三水。

高明和三水,名头远逊南海和顺德,经济总量也排在倒数一二,但因为人少,人均GDP反而数一数二,高明更是逼近人均20万,超过城市排名第一的深圳。三水,身披中国首个富裕型长寿之乡的外衣,高明,借着山林水都的封号,都是自得其乐,小日子过得舒舒服服,纷纷打起了养生的招牌。

看来这两个区也不是乡下的穷亲戚,更不是任人摆布的小弟。

这样说来,每个区都不好对付,真是难为了佛山!

2、佛山是什么?

到底什么才是佛山的灵魂?

到底什么才是所有佛山人都认的招牌?

虽说都是武术之乡,各个区也是各立门派,各有绝招,互相间好像也没服过谁。论到粤剧、醒狮、美食、龙舟等等民俗活动,也是你能玩我也能玩,都是一伙玩大的,谁也别装大哥。

好像也没有什么东西能够把佛山人全部凝聚到一起。

文化的凝聚和融合,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佛山下面的几个区,现在还处于合伙人阶段,没有到一股独大的份上。

实质上,如果非要把佛山人凝聚起来,就好像民族矛盾大于阶级矛盾一样,佛山需要一场外患。

但外患这个东西,我们是不可强求的,就像不能故意挑起一场战争来凝聚国民一样。

如果非要说外患,不谈成都和武汉,就连北面的无锡、中部的长沙、甚至隔壁的东莞,这些昔日的对手和小弟,在佛山面前,忽然自信起来,或许可以算是外患之一吧。

除了外患,还有一个东西可以凝聚人心,就是共同的使命和价值观。使命是目标,价值观是规则。

佛山这个大集团,既然业务上总部没法直接指导事业部,既然都是合伙人,不如就直接发挥合伙人的灵活性和积极性,用共同的使命和价值观实现集团管控。

这个共同的使命和价值观,对企业而言是企业文化,对城市而言,就是城市精神。

城市精神就是城市的灵魂,可以凝聚城市思想灵魂、树立城市整体形象、塑造城市特色风貌、展现市民精气神。

对于城市精神而言,一怕口水式的土味金句,比如甘肃:人一之、我十之、人十之、我百之。二怕名言警句式的不知所云,如淮北:燃烧自己、温暖别人。三怕鹦鹉学舌式的人云亦云,特别是随意摘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都是和谐都是创新都是自强都是敢为人先。

城市精神,既然是城市灵魂,就像国旗一样,他就应该具备自己独特的个性。虽然城市精神和企业核心价值观一样,有相同的词但有不同的内涵,也无可厚非。比如华为的以人为本可能是咖啡馆加健身房,而普通工厂的以人为本,可能就是一个夏季的绿豆汤。但是,这个词必须符合企业的个性,符合老板个人的价值观,并达成共识一以贯之。

城市亦有价值观,只不过相对企业的老板,城市的价值观是历史的底蕴和老百姓的传承。

纵观佛山的千年文脉,透析佛山的前世今生,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佛山的精神灵魂就是:根文化。这种根文化是由内而外的迸发,也是自古至今的底色。

这种根文化是深根固柢,是厚积薄发,是向下求生,是先根深后叶茂。这种根文化在广东独树一帜。

同样是重商,佛山比潮汕多了一份厚重,比澳门少了一些浮夸。

同样是务实,佛山比深圳多了一丝温情,比香港少了一点计较。

同样是开放,佛山比东莞多了一种底蕴,比广州少了一点杂乱。

这很大程度上,可能是因为外来文化对佛山的冲击和改造,没有这些地方彻底,另一个方面,也说明佛山人文的敦厚。

反过来,这种根文化也给佛山带来了沉重的负担,如同一个大学教授面对自己的同门甚至弟子创业成功,在社会有色眼镜的注视下,心里其实是一种很纠结的心理。

同样是重商,佛山不如潮汕人的豪放,不如澳门人的视野。

同样是务实,佛山不如深圳人的干脆,不如香港人的精明。

同样是开放,佛山不如东莞人的坦荡,不如广州人的包容。

这大概也是缘于佛山的根文化,是这个地底下的根在发挥作用。

佛山人的这种特性,在网络时代之前,是一种优势,在网络时代,不见得全是利好。如同一个老士族,在新时代的浪潮中,需要找到自己的定位。他需要在开放和坚守中找到平衡,在过去和未来间找到链接。

他不够张扬,笃信好酒不怕巷子深,在其他城市纷纷走上国际舞台作秀的时候,不进则退,他被埋没了一部分的光彩。

他不够洒脱,深谙小心行得万年船,在其他城市破釜沉舟赤膊上阵搏杀的时候,狭路相逢,他被挤兑了一部分的机遇。

他不够开放,坚守着求人不如求己,在其他城市放开怀抱承载泥沙俱下的时候,物竞天择,他被抢夺了一部分的资源。

这大概就是佛山一直是内生性经济向内求生的底层逻辑。佛山的城市精神,理应按这个根文化来延展。

佛山要释放自己的人文底蕴,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爱国主义教育一样,关键的还是要落在具体的项目和行动上,否则,很容易就演变成哗众取宠的口号。联想到我们生活中爱国主义教育的诸多细节,大概就会明白这个行胜于言的套路。

除了实业的固砥升华,通过文化旅游,特别是通过开创时代的文旅大盘,来盘活佛山的文化库存,来演绎粤港澳大湾区的风华,来展示佛山的精气神,或许是佛山突围的手段之一。

佛山还有一个天然的优势,他身处粤港澳这个全国最大的消费圈,从来不缺市场,不像内地诸多的文化重镇一样,好不容易做出一个文旅产品,还需要百般的吆喝才能集聚少得可怜的人气。

只是佛山做文化旅游,错过了太多的机遇。这里面有深层次的原因。

第一,佛山人骨子里缺少休闲的气质,认为休闲就是玩,就是不务正业,导致这个城市缺少休闲的灵魂,大都在埋头做实业。

第二,佛山有意无意错过了国内一波旅游的行情。佛山人一度认为旅游不过是个副业,我实业做的好好的,经济自然就上去了,我佛山再怎么样,还不至于沦落到和个别城市一样,靠一个旅游来振兴经济。

佛山认为没有必要花大力气去搞旅游这个花里胡哨的东西,导致从上到下对旅游的发展实际上一直不够重视。

当其他城市把旅游当做第四产业、旅游收入占据服务业一大半产值、全民旅游全域旅游搞得风生水起的时候,佛山还是认为旅游不过是个配菜。

连深圳这个所谓的文化沙漠,都有勇气拿出中华民俗村这种不伦不类的文化旅游产品,佛山的文化自信理应有更多的底气。如果这一波行情全部错过,小则影响服务业的增速提量,大则影响城市整体经济的转型升级。

第三,佛山城市定位不清晰。想到深圳,谈到广州,说到香港,提到澳门,无论是产业还是旅游,大家都有一两个鲜明的标签。

而我们去佛山,还有问自己一个问题:为什么要去?这个城市定位,不是官方规划语言的“先进装备制造产业带“,也不是信手挥就的“狮舞岭南传奇佛山“,而是要找到佛山城市发展的魂。

只要佛山找准自己的定位,作为粤港澳大湾区的文化之母、雄踞粤港澳大湾区中部咽喉的佛山,就能继往开来,不仅是搭上粤港澳大湾区的列车,更有希望坐在驾驶室。

当真如此,假以时日,我们会发现,一线城市英雄榜上,四百年没有掉过队的佛山,从来不会缺席,她顶多只是换一种姿势在回归。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l/442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