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谟(?-),字公赞,广东顺德人,明代画家、学者。为湛若水弟子,从游西樵烟霞洞,筑仰止亭,讲学其中,善画山水,写有《西樵游览记》。在湛若水的影响下,陈谟对心学和易学也有很深的研究。陈谟的山水画代表作暗含玄机,体现画家学问功底的同时融入中国人美好的想象。陈谟代表作。据介绍,此作品构图细看会发现画面中间是龙首高扬,盘旋着自天际飞翔而来,龙尾隐约可见,是飞龙在天、神龙见首不见尾的气象,画面下部有三组松树相互交错呼应也暗合道三生万物的思想,是一切万物存在以及运行的根本,生机盎然。山中聚水,水不盈不溢,水能有财,财中生运。楼阁布局自然和谐,这种楼阁的样式又被俗称为官帽阁,寓意美好,神龙驮着官帽飘然而至,把绘画和易学有机的结合在一起。湛若水像。湛若水问答陈谟疑问陈公赞曰:“闭关孰与亲师友也乎?其自闭也乎?”甘泉子曰:“然。古之人有病离索矣,尚师友于典籍。今夫有师友而不知亲焉,自闭也孰其甚焉!是故师友者,可以知、可以养。讲习,知也;相观,养也。周子曰:‘道义由师友有之。’可不重乎?”陈公赞问:“闭关与亲近师友一样重要吗?自闭也一样吗?”湛若水说:“是的。古时候的人虽然在有病时就离群索居,还是会在典籍中寄托对师友的思念。现在某些人有师友也不知道亲近,自闭的问题很严重啊!所以亲近师友,可以互相了解、可以修心养性。研讨学习,是追求了解;作为榜样,是追求修心养性。周敦颐说:‘道德和正义由师友而来。’可以不看重吗?”冯生问:“言动可谨矣,而视听为难,以读书乱之,可乎?”曰:“未也。”公赞曰:“淫声美色以丑恶视之,可乎?”曰:“未也。”少默曰:“知其非礼而不再视听,何如?”曰:“亦未也。夫心亦在乎主之而已,主立而外物不能入。易曰:‘艮其背,不获其身;行其庭,不见其人。’有主也夫。否则虽雅声正色,亦引之而已矣。”学生小冯说:“我的言行可以慎重了,然而要做到不看、不听不适当的东西比较困难,用读书来补救,可以吗?”湛若水说:“不足够。”陈公赞说:“把淫邪的乐声和姣美的姿色视为丑恶,可以吗?”湛若水说:“不足够。”少默说:“知道它不合乎礼而不再去看去听,如何?”湛若水说:“也不够。心在于主宰而已,主宰建立外物就不能侵入。《易经》上说:‘停止了背部活动就会停止全身活动,走在院子里看不见一个人,没有害处。’因为有了主宰。否则虽然有雅正之乐和庄重的色彩,也只是勉强牵引而已。”西樵山。公赞、仕鸣侍,问:“动心、不动心何以异?”甘泉子曰:“心动乎天则生,故欲其动。心动于物则死,故欲其不动。是故能动心而后能不动心,能动之至可贤,不动之至可圣。”陈公赞、杨仕鸣在身边事奉,问:“动心、不动心有什么区别?”湛若水说:“合乎天性的心动才有生机,所以此时希望心动。对物质诱惑心动就会扼杀本性,所以此时希望心不动。因此,能够动心之后才能不动心,充分发挥能动的心可以成为贤能,充分发挥不动的心可以成为圣人。”士德、公赞、仕鸣从游于云端之下,甘泉子问之曰:“子之游也,于本心何如?苟不迁焉,一游一息,无非养矣。学在多言乎哉?学问思辨焉,察其体而养之,守则贤,化则圣。”杨士德、陈公赞、杨仕鸣跟从湛若水在山上游览,湛若水问他们说:“你们这次出游,对于本心有什么启发?先停下来,时而出游时而休息,无非是涵养。学习在乎多去议论吗?学问在于思辨,察见本体而涵养它,能够保持本心就是贤能,能用来化育万物就是圣人。”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hl/762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