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佛山日报

  文/佛山日报记者崔艺文通讯员南宣

  

  一片片鱼塘,阡陌纵横;一畦畦桑树,青翠欲滴。一船丝绸出,一船白银归……这是桑园围最美好的时光,也曾是书写在岭南大地上最动人的田园诗。

  ——《岭南的乡愁》

  

  沧海桑田,生生不息。3月29日,南海区发布桑园围水脉规划,整合联动西樵、九江、丹灶三镇资源,通过区域联动发展、保育自然生态、振兴岭南文化、示范乡村振兴,焕发时代生机。

  南海区委副书记、区长王勇用“六个脉”概括桑园围,分别是翻天覆地的亿年山脉;通江达海的万年水脉;人杰地灵的千年文脉;行商天下的百年人脉;经济繁荣的活力动脉;生态宜居的健康静脉。

  “六脉合一”的桑园围,作为广东首个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必将在南海探索广东城乡高质量融合发展的进程中,承载起“国际文旅度假胜地”新使命,开启进击“世界级生态水脉、国家级文化公园”的惊艳之旅,开笔书写农耕文明与现代工业文明交相辉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新时代南海传奇。

  

  水脉规划

  桑园围的未来:

  打造国家级文化公园

  

  桑园围开筑于北宋,合修于明,兴盛于清,不仅是珠三角地区水利发展和佛山地区社会文化发展的重要历史见证,也是中国东部经济区拓展和重心南移历史过程的重要见证。她孕育出闻名遐迩的桑基鱼塘系统,催生了珠三角的蚕桑经济,加速了佛山地区资本积累和近现代化发展。桑园围内的西樵民乐窦成为明清时期海上丝绸之路的一个起点。

  年12月8日,桑园围成功入选第七批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成为广东省首个世界灌溉工程遗产。

  桑园围现周长83.86公里,核心区域在南海区西樵镇。

  此次桑园围水脉规划主要集中在南海区境内,涉及沿线水脉58公里,规划面积16.29平方公里,以“世界级生态水脉、国家级文化公园”为愿景,以“国际文旅度假胜地”为定位,打造8个全生态的生境公园,8条乡村振兴精品示范村,11个主题文旅场景、4段特色水上体验项目、一套游径体系。

  

  生态保育建设8个全生态生境公园

  

  桑园围水脉规划以生态保育为基础,通过生态修复沿线桑基水脉,形成联通包括西樵山、西江、北江、海寿岛、海心岛、平沙岛在内的“一山两江三岛”的生态珠链,形成连接儒林湾、南海湾,仙湖与听音湖的生态发展底盘。

  规划将链接西樵山、金沙岛国家湿地公园、渔耕粤韵、仙湖、翰林湖、丹灶千亩田园、九江外滩、西岸森林公园等区域生态节点,依托“山水林田湖草”,在沿线打造8个生境公园,为市民提供“林地郊野休闲、生态农业科普、滨水湿地休闲”的生态产品。

  

  一核十图打造最岭南水乡生活

  

  文旅规划是桑园围水脉规划的核心,规划将水脉分为5个河段,分别是樵湖段、银河段、官山段、河清段、儒林段,并在不同的河段上设置文旅场景,共11个。

  核心文旅场景取名“文明灯塔”,选址西樵山和听音湖。以山为核,山湖联动,在西樵山复兴书院文化,打造文化名山度假旅游目的地,游山玩水一天,傍晚来到山脚的听音湖畔夜游居住,补足度假设施配套。

  规划还以10个文旅场景绘就百里长卷岭南美景——“渔耕粤韵”致力于建设基塘农业博物志公园;“平沙晴云”以西樵山为主场,在包括平沙岛在内的西樵镇全域打造大地艺术节;“氢氧生活”将基于丹灶镇“氢能小镇”的定位,建设一个户外极限运动汇聚的仙湖潮流氢能运动公园;“知行求索”依托西城古圩,创造新有为青年社区,以国学与创新教育赋能新时代康园;“诗礼传家”选取古村祠堂建设博物馆,让古老的宗族文化焕发新的生机;“织造天下”将在民乐古窦闸口,融合国潮设计与传统织造重奏新丝路交响;“龙腾鹭影”看龙舟竞渡,赏鹭鸟天堂;“河清渔火”品河鲜,听水岸人家故事,流连美食小镇;“圩里九江”在侨乡古建打造九江里文创街区,重现圩市繁华;“江洲弄潮”畅游海寿岛,享受离岛度假的快乐时光。

  此外,规划计划以樵山桑基水乡为基础,全维度营造美好生活的岭南水乡群落。在仙岗村、苏村、松塘村、简村、禄舟村、大同村、烟桥村、下东村等8个村以“乡村生态博物馆”为理念打造精品示范村,为乡村振兴赋能。

  

  “水陆铁”三维联动打造舟游山水的设施网络

  

  南海地理位置优越,向东毗邻广州,向南通往佛山城区。从地图上看,桑园围水脉南北贯穿丹灶、西樵、九江三镇,通达西江、北江,30分钟内可到达佛山中心城区与佛山西站,1小时内可达广州白云机场、广州南站,2小时可至大湾区各节点城市,“水陆铁”三维联动,也将为旅客打造连城达岸的美好生活体验。

  基于良好的交通优势,在桑园围内,按规划将打造“舟游山水的设施网络”,形成特色水上生态文旅线路,以及上山下水入乡的百里碧道,让市民探索自然,参与体育、艺术、休闲等城市盛事。

  目前,桑园围水脉联通12条河涌,规划将在沿线打造四段特色水上体验,分别是以水上花道和水岸花市为特色的氢能船上的“氢舟游”;以粤剧为特色的“红船游”;以渔乡生活为特色的“画舫游”;以龙舟为特色的“龙舟游”,借游船联动沿线八大文旅目的地:西樵山、国艺影视城、听音湖、桑基鱼塘、鹭鸟天堂、西江景观带、仙湖度假区、康园,让游客纵览百里山水画廊。

  此外,规划还将构建以“一条贯通水脉的滨水碧道+一套环西樵山立体游径+八段特色主题文道”于一体的游径体系,该体系也是桑园围水脉规划的全域旅游游览路线。

  其中滨水碧道自北向南贯穿水脉,西樵山立体游径为环绕山体的一条环山旅游路线,特色主题文道自北向南分别是:氢氧生活、知行求索、诗礼传家、织造天下、渔耕粤韵、河清渔火、圩里九江。该游径体系链接山水、文化与生活,打造全方位体验山水人文的公共活力网络。

  

  记者观察

  在传承保护中激活桑园围的当代价值

  

  南海桑园围水脉规划,将这一世界灌溉工程遗产推上一个新的历史高度,许她一个全新的未来。

  年,佛山桑园围入选第七批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千年瑰宝惊艳世界,填补了广东在世界灌溉工程遗产上的空白,也由此催生一个社会普遍   在城市化进程中重塑新价值

  桑园围的历史价值不言而喻。她不仅是珠三角地区水利发展和佛山地区社会文化发展的重要历史见证,也是中国东部经济区拓展和重心南移历史过程的重要见证。她孕育出闻名遐迩的桑基鱼塘系统,催生了珠三角的蚕桑经济,加速了佛山地区资本积累和近现代化发展,推动南海西樵成为明清时期广东最著名的蚕桑之乡、丝绸重镇,成就了民乐窦——海上丝绸之路的一个新起点。

  可以说,桑园围既是南海农耕文化的鲜活载体,也是岭南手工业文明的重要发源地,铸就了烛照千年的工匠精神和工匠文化。在西樵山下,华侨富商陈启沅开办的中国第一家民族资本经营的机器缫丝厂,被历史学家视为中国近代工业跨时代转变的标志性事件。桑园围隐含的历史价值、科技价值、人文价值、生态价值,持久而深刻影响着南海经济社会发展。

  放眼未来,连通古今。对世界文化遗产最好的保护就是激活其当代价值,从某种意义上,南海此次发布的桑园围水脉规划,更像是文化复兴与创新计划,通过开发保护赋予桑园围新的生命和使命,在现代工业文明和城市化进程中开辟新天地、重塑新价值,进而焕发其朝气与活力。

  南海区委书记顾耀辉认为,这是一个文化引领,生态优先,跨区域、跨领域的规划,未来南海将邀请更多国内高水平的团队加入到项目的策划,高效率地推进项目,久久为功,希望通过规划的实施落地,为广东城乡高质量融合发展的建设树立样本。

  其中文化底蕴是发展的核心,桑园围水脉为南海西部崛起打开无限想象空间。水脉南北贯穿丹灶、西樵、九江等西部三镇,连接12条河涌,8个文旅景区,44个乡村,全长58公里。通过生态修复沿线桑基水脉,桑园围水脉将形成联通一山两江三岛的生态珠链以及连接儒林湾、南海湾,仙湖与听音湖的生态发展底盘。可以预见,以水为脉,以文为魂,桑园围不仅是南海农业生态的“活化石”,它还将成为全域旅游、乡村振兴的“点金石”。

  全面开启桑园围“水脉复兴”进程

  打造世界级生态水脉,向国家级文化公园看齐,桑园围或将成为南海新一轮城乡高质量融合发展的引爆点。国家文化公园,被很多业内专家解读成“国家+文化+公园”,是一种文旅融合在国家层面上的大规模实践。目前,全国获批在建的国家文化公园仅长城、大运河、长征3个。此次南海发布桑园围水脉规划,提出面向“世界级生态水脉、国家级文化公园”愿景,展现新时代南海人的历史主动、世界胸怀。随着桑园围“水脉复兴”全面开启和深入推进,势必对南海文化、产业、城市、人才带来连锁效应。

  向国家级文化公园看齐,打造国际文旅度假胜地,南海有这样的壮志雄心,也有这样的底气实力。作为珠江文明灯塔,西樵山下的七星村至今仍守护着桑基鱼塘这颗“沧海遗珠”,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为“桑基鱼塘”农田示范区,留下“世间少有美景,良性循环典范”的褒奖。

  顺流而下,来到九江。“鱼花,细如针,一勺辄千万,唯九江人能辨之。”这是《广东新语》对九江鱼花的记载,如今九江镇有“中国淡水鱼苗之乡”之称,拥有“九江鱼苗”集体商标,每年九江镇渔耕粤韵文化节都能吸引众多珠三角游客畅享渔乐。

  将水分成氢气和氧气后,一个氢能小镇在丹灶勃兴,这里汇聚了南海众多院士,也是康有为的故乡。在康有为故居背后,一条清澈的有为水道,见证了“半部中国近代史”。

  瞄准打造中国智慧的生态文明绿脉,岭南文化的传承创新文脉,水乡人居的美好生活水脉,千古传奇“桑园围”,又一次在世界的惊叹声中,抖擞精神,为现代活力新南海画下点睛之笔。

  

  重点聚焦

  广东南海大地艺术节将于秋冬登场

  

  3月29日,“艺术在樵山——广东南海大地艺术节”作为桑园围水脉规划的重要文旅项目之一正式启动,预计在今年秋冬开幕,举办范围为南海区西樵镇。艺术节将通过多个艺术项目,串联起沿线景点和旅游体验,链接本地文化热点与文旅资源,带动全域旅游和本地发展,用艺术激活乡村活力。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hl/13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