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安普顿生产的Dr.Martens马丁靴在时尚圈真是一种很神奇的存在,跟牛仔、短裤、喇叭裤甚至长裙都可以很配,看似工装朋克风,实际上兜得住周二晚宴也接得住周末休闲。
拥有年造车历史的阿斯顿·马丁同样希望客户拥有一款使用场景更加全面的奢华品牌车型,最终得出的作品是眼前这款DBX——用DB前缀命名、致敬DavidBrown爵士的阿斯顿·马丁车型,自然大有来头。
DBX(询底价
查参配)的由来
很多人第一次见到阿斯顿·马丁时都会有点惊慌失措,想装老炮,又不晓得应该简称为“阿斯顿”还是“马丁”。
这都不重要。
其实拥有邦德标签的阿斯顿·马丁,学富五车,风度翩翩,此前在财务报表上却比多数车企都要显得惊慌失措。这家在英国汽车工业的美学设计/技术研发/欧洲赛事领域均称得上顶尖水平的企业,历史上其实破产过7次之多。
诚然,阿斯顿马丁需要更稳健的财务,在不改变品牌调性的前提下。
造SUV真的能赚大钱吗?别家我不清楚,就拿低一个档次的保时捷而言,单靠大众集团布拉迪斯拉发工厂给它家莱比锡工厂提供的卡宴零部件,就能把单车利润率做到奔驰的4倍左右。拿着这些热钱,保时捷12年前差点“蛇吞象”收购了大众汽车,以一家年产量10万辆跑车公司的身份,吞并当时年产万辆的大众……
阿斯顿马丁造SUV不是玩玩而已,就像当年大众为了提升调性专门在德累斯顿植物园旁边造了一座“玻璃工厂”一样,AM真的在南威尔士人口不到的St.Athan(圣安森)建设了一座生产SUV的新工厂,用厚重的沉没成本砸出个高精尖就业岗位以及AM的未来。
这是阿斯顿·马丁的新起点。
这不是笔者瞎掰的,而是阿斯顿马丁首席执行官安迪帕尔默博士(Dr.AndyPalmer)曾对媒体透露的。Dr.Andy还表示:阿斯顿马丁的第一个年是专注打造最美妙的跑车,第二个年打造成独立运营的奢华品牌。
独立、奢华,不变的是对美的追求。
用笔者朋友李文博老师采访安迪帕尔默博士的笔录来呈现,便是:如若用一个词语来描述阿斯顿·马丁为世人带来的感官重构,想必没有比“Breathtaking”这个英文单词更恰如其分的选择了。倘若一定要费劲地找个中文来对应,“摄魂夺魄”或许能部分表达出阿斯顿·马丁所正在传递的意境。
阿斯顿·马丁之美,在于“Beautifultolookat”、“Beautifultoown”和“Beautifultodrive”。这句则来自阿斯顿·马丁(中国)总裁彭明山先生。
AM如何定义“基于GT的SUV”
阿斯顿·马丁很自豪地将DBX定义为“基于GT打造的SUV”。
用笔者的语言来理解,就会有两重意思:
A、这是一款保留AM品牌GT跑车调性的SUV,它先是优雅的GT,才是全能的SUV。
B、这是一家没有大集团背景、没有现成SUV平台的汽车企业,AM百年来擅长的GT业务线是这款SUV的起点。
“独立”是有代价的,且很大。独立制表品牌可不如直接用ETA机芯的公司来得灵活,而大集团的优势在于“出货量带动可靠性”(还有调成天文台标准的潜力),就连落魄的兰博基尼进入大集团(大众汽车集团)之后,空调也不再像“一个哮喘病人用嘴对着吸管朝你咳嗽”那样了……
从这一点来看,阿斯顿·马丁是一个更值得我们尊重的品牌,他们选择了独立,妥妥的困难模式。目前已经鲜有汽车品牌懂得“自由价更高”的真谛,就连已故天才机械工程师费迪南德·皮耶希都屡次吐槽自家大众集团毁灭独立自主的匠人精神。
那么,源于阿斯顿·马丁的GT跑车基因,DBX有哪些演绎呢?我们可以从这些设计元素中得到了解:
1、A柱的延长线穿过前轮轴心,这是一种特别显现优雅跑态的设计共识。
2、“马丁脸”的Plus版,成就了品牌历史上最大的进气格栅。
3、前中置布局,只有1.5个气缸在前轴之前。目前DBX的造型已经足够“四轮把角”了,要做到DB11那样把所有气缸都扔到前轴之后,臣妾做不到。目前前排正副驾驶员的臀点已经到了车辆侧面的中央,对于一台双排SUV而言已经是极为靠后了。
4、经典元素的新应用:标志性的发动机盖通风孔、下格栅位置的刹车冷却风道、提升散热性能的翼子板通风口、车身侧下部的空气动力学隧道、车底空气动力学护板与隧道、尾翼与“KammTail”鸭尾式行李厢盖。
5、几乎形成一个平面的侧窗玻璃与隐藏B柱,形成水滴形截面的乘员舱,风阻更低,视觉效果更佳平滑。
DBX的驾驶感受
说了这么多才聊到车本身,是因为如果不理解这些背景,就很难理解为什么阿斯顿·马丁要造一台DBX。
不被兼并,保持独立,但也无法斥巨资打造一台全新V8引擎,因此与当前最顶尖的引擎供应商合作是最好的方式。熟悉AM的朋友一定知道,笔者要聊AMG了。
阿斯顿·马丁自己保留设计和打造V12引擎的硬实力,把V8的任务交给梅赛德斯-AMG的M引擎,非常理性且明智的决策。
M,也就是M的湿式油底壳版本,4.0TV8双涡轮增压,目前在梅赛德斯-AMG的63系列里面用得很欢,后期还可以加ISG电机(不过AM这次没加)。
自动变速箱是液力变矩结构,9前速。等等,9AT,莫非就是?对对对,就是给M匹配的那具9AT手自一体变速箱,技术成熟极了。
别紧张,开动一台两米宽的DBX真的不难,里面“只有”六种驾驶模式:
1、GT模式:其实很……不阿斯顿·马丁,更像是一台大排量大马力美式巡航车(爱了爱了),唯一不同的是隔音比美式快餐们好太多了。
2、Sport模式:排气阀门开始有意见了,十字曲轴特性的V8声浪开始叫板。报上一组数据:kW(PS)/rpm,N·m/-rpm,红线不卑不亢稳坐0rpm。
3、Sport+模式:怠速会从rpm提升到rpm,最重要的是可以拖家带口上赛道了,不过笔者在佛山的高速路面上根本用不到。标配的三腔室空气弹簧,最多向下压50mm,离地间隙降至mm。
4、Terrain模式:轻越野模式,没去到越野场地,因此没测试。
5、Terrain+模式:越野模式,标配的三腔室空气弹簧最多向上升45mm,离地间隙最高提升至mm,涉水深度mm,有史以来最高的一台AM……
6、Individual:自定义,不解释。
多加一句,在装载模式下(在行李厢置放行李时),空悬还能再降低20毫米,离地间隙最低可以到mm。
感谢壕横得不要不要的基础排量(以年观点),这台双涡轮V8的发力点很早,即使在GT模式中,你敢一脚踹油门上,油门就敢隔着椅背一脚踹你背上……
AMG引擎没啥不好的,4.5秒破百,km/h极速,以上均没在简短的试驾体验中测试到,嘿嘿嘿。
跑了一段山路,前后四轮要把整座西樵山握在手中,恋物癖啊,誓不松手。前后轮都是22英寸轮毂,使用流体成型技术(FlowForming)打造,轮胎选用了倍耐力PZero,前/40R22窄面保证前轴转向的灵活性,后/35R22保证后驱特性有发力点。
后驱特性?没听错,这套全时四驱系统喜欢按照47:53的配比分前后轴扭矩,还允许%扭矩传递至后轴,不过在这条比余光中归家船票还窄的路上还是别脑热去试了。
按照官方的说法,电控主动中央分动箱与电控后轴限滑差速器(E-Diff)喜欢在弯中主动将动力传输至外侧车轮,而非被动地由车身电子系统制动内侧车轮。抱歉,此处也无法施展。
弄这么巨型的轮毂,当然要配四组大卡钳,前x38mm,后x32mm,特别是前轮的六活塞铝制卡钳,钢铝混合材质划线盘,还差一点就塞满轮毂,看着心满意足,制动性能更是可以跟强大的DBSSuperleggera媲美。
DBX的机械解读
开惯了GT跑车的朋友估计很难开得惯SUV,包括DBX在内的所有奢华SUV皆如此,因SUV与Coupe真的是两种完全不同的物种。
不过年轻人才做选择,成年人都要。
很简单,就拿阿斯顿·马丁在广东的第三家店(试驾当天出发地点,佛山南海盐步)周边二十公里范围的富豪而言,多数都是从上一波轻重工业的造福运动中起来的,谁家没几块工地要跑,SUV才是更实在的选择,不用上AT胎,又没让你去敦煌飙骆驼。
为了让一台SUV没那么像SUV,得减肥,最合适的材质当然是铝。因为M有着一套极为复杂的配气机构,所以引擎干重就足足有kg,DBX的白车身只有kg不到(官方称“同级唯一挤压成型粘合式高强度铝合金车架”),可见阿斯顿·马丁在体重管理上得多么自律和励志。
但别忘了这是一台长度超过5米的中大型SUV,所以不含油水的整备质量还是达到了2.25吨,在劈弯过程中你会很明显感受到惯性力在作祟。不不,这不是GT,除了W12版的欧陆GT世界上哪还有这么重的GT。
让它当回SUV就好了,可好使着呢。
全方位优化的视野和人机工程学设计,目标涵盖最娇小的5%人群至最魁梧的99%人群,什么身材都能有好视野,怎么坐都特舒适。
前后端覆盖件均采用比铝合金更加轻盈的复合材料,前后静态轴载荷分配是53.5:46.5,对于一台大马力SUV而言是极为合理的配比了,所以这台车开起来特别容易操控。
当然,容易操控的另一个功臣就是仅仅为14.4:1的转向比,这套随速可变电控助力转向系统可提供更为精准的响应,更直接的反馈与手感,方向盘左右两个死点之间只有2.6圈。
在底盘,一台与发动机油底壳整合设计的前差速器,将发动机重心进一步降低的同时,也让发动机尽可能靠后,刚刚我们也提到了发动机靠后的优势,在此不再赘述。传动轴采用的是单片式碳纤维,同轴两侧半轴采用等长设计避免了扭矩转向。
3米长的轴距,可惜没有后轮转向系统,这是没在大集团里头(方便共用技术)的一个劣势。不过DBX有标配的前后主动式48V电控防倾杆(eARC),前后扭矩输出最高均可达到0N·m,可在车身侧向加速度达到1G时,控制车身侧倾在0.5°,调节响应仅为毫秒。
据称,在越野模式下,可施加正向力矩形成脱开效果,让无附着力的车轮轻轻离开地面,有抓地力的轮子可以获得更高的压强,更易脱困。(但这句只是猜的,没验证过)
DBX的内装
打开DBX车门的时候,你会发现阿斯顿·马丁的“天鹅翼扬角”到位了,12度,随着无框车门向上翘起。
拱桥式设计的中控台,中控屏幕10.25英寸,全液晶仪表盘12.3英寸,底层的系统是……这很梅赛德斯MBUX,嘿嘿嘿。
内装是DBX的亮点,业内首款含80%澳洲羔羊毛的混纺羊毛毡材质内饰、首个Alcantara天窗遮阳帘、最厚mm的“山纹”切面胡桃木雕塑内饰镶嵌饰板、高光黄铜细纹网格编织镶嵌、亚麻纤维复合材料、原木开孔OPEN-Pore工艺橄榄白蜡木与黑柿木等工艺,统统都是给这台落地价超过万人民币的SUV准备着。
对于阿斯顿·马丁而言,机械部分和电子系统部分都是标配的,比如PS的引擎、防倾杆、四驱、,°全景摄像头,64色氛围灯等等,全部都是标准配置;像AppleCarPlay标配、跟车距离可以调整的全速域ACC、很灵敏很好用的车道偏离预警,也都是标配;音响系统是无容置疑的,功放系统来自哈曼与三星联系研发,W功率驱动14枚扬声器。
高级定制的个性化配饰才是全选配,才是DBX乃至AM品牌的灵魂,接下来一个小结我们再展开说。
这是实用性最佳的一台阿斯顿·马丁,鞍座下部居然有10L储物空间,门边也都可以放下1.5L的农夫山泉或者多美元一瓶的日本神户天然矿泉水,行李厢固定着一把大伞(虽然没镶在车门里),后排可以40:20:40单独放倒,不放倒后排也能拥有标准的L行李厢容积,行李厢底部隔板底下还有62L隐藏容积,你还可以选装拖车球用来安装拖车,如果你家居然没地方多放一台F-猛禽的话。
嘿,你骂谁呢?
关于Q部门的高定业务
DBX在华提供8款设计师定制版,定名颇有心思,分别为丝路之鸿、魅影之颂、狂想之舞、尚格之谜、返璞之境、无瑕之焰、天海之逐、凯旋之曜,定价从.8万覆盖到.8万。
实际上,除了8款定制版之外,客户还可以在这台车诞生之初就参与到QbyAstonMartin的设计流程中,以自己喜好/家族特性为蓝本设计一台高定的DBX,薛定谔的定价,建议有实力的朋友直接去阿斯顿·马丁经销商洽谈(目前国内已有超过20家)。
在欧洲,车身制造商(Coachbuilder)是马车时代传下来的定制化业务,从汽车发明之年到二战之前,欧洲汽车制造商仍有孤傲的“少数派”们一直保留着定制车身的传统,也即是宾利、劳斯莱斯、法拉利等车企只制造底盘、发动机、变速箱等部件,而车内装潢、电气系统、车外覆盖件均交给专业的车身制造商来执行,其中相当一部分车身制造商是马车时代的老行家。
各位请注意以下几个在业界如雷贯耳的名字:卡曼Karmann、博通Bertone,、吉亚Ghia、Vignale、宾尼法利纳Pininfarina、Mulliner、扎加托Zagato、乔治亚罗Giugiaro……
二战之后,老旧的手工业模式在业界基本无法立足。道理很简单,二战当中工业总量最高的美国与苏联用钢铁洪流扫荡了太平洋与欧洲,让世界所有文明意识到现代战争是工业与工业之间的战争,“人海战术”与“精耕细作”只有死路一条。
因此,拥有一个半世纪车厢制造历史的“SalmonsSons”被阿斯顿·马丁收购了,收购案发生在年。
如今的Q部门可以帮你定制材质、工艺、颜色、纹理,把自己所喜欢的一切,经由Q部门设计师的调配与优化,一并定制到你的AM之上,
比如这台DBXbyQ,刷上SatinXenonGrey漆面,22英寸轮毂采用全新阳极氧化黑色面,大包围换装全碳纤维空力部件。
内装,层碳纤维手工铺就、经12小时固化、再花90小时五轴铣削而成的碳纤维件遍布鞍座与门边上。
除了这些思路“小清新”的工匠常规动作,Q部门还会搞点疯狂的想法,比如这台疯狂的小天鹅CygnetV8,直接吞下了一台VantageS的4.7LV8,破百时间控制在4.2秒。
对于极速km/h,不知道谁敢试试……
总结
万买一台SUV?不要问值不值,这车的消费群体不纠结这些。
品牌CEO曾表示,希望DBX的产量稳定在辆/月,即便按照这个速度排产,以当前的火爆程度,可能还是会造成订单的积压。
阿斯顿·马丁不需要被收购兼并,强强联合是未来的一种奢华汽车品牌发展模式,DBX若能获得市场层面的成功,阿斯顿·马丁将有更强经济实力去实现高精尖的跑车研发和赛车研发。
因为除了“奢雅”的GT跑车与SUV之外,我们还一直期待着Valkyrie正式交付(到半山墅区的富豪们手里)。
这台推重比达到1:1(1hp:1kg)的超跑,有资格用奥丁女儿Valkyrie的命名,并用10秒完成0-mph(0-km/h)的性能确立百年阿斯顿·马丁的行业地位。
本文结束,上甜点:《TheRideOfValkyries》(飞翔的女武神),19世纪的神曲,来自理查德·瓦格纳。
(图/文/摄:太平洋汽车网黄恒乐)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hl/40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