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打西樵山,科考火成岩
3月18,19号,无论天气如何,我们勇往直前!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出发
早晨下着蒙蒙细雨,有点惬意,我们出发啦!
游在进山前
柱状节理
上图同一类型的岩石散落,其节理部分易风化,主要是受到雨水,温差而发生的化学风化。
风化之后出现的层状剥落,红色部分可能为赤铁矿和褐铁矿。
西樵山南门
西樵山,像单独的火山锥,但其实是多个火山同时喷发而成的。其最高峰的海拔为米。现今西樵山的地貌火山喷发后再发生了构造运动的结果,其岩石类型主要是火成岩。判断火山的依据不仅是看地形,更重要的是根据岩石类型进行判别。
九龙岩
在山脚出现了局部的热带雨林景观,植被类型多样且密集。
同时也正因为植物丰富,附近岩石受到植物风化的作用强。
一路上我们看到了典型的河谷。其岩体部分为熔岩,猜测那容易被流水侵蚀的部分是由火山灰构成。
九龙岩,实际上就是岩体上有九个洞,而现在由于地质问题岩洞崩塌并没有九个了。其成因可能是附近的火山喷发时,火山灰受到风力搬运的作用来到这里。因其与周围环境的岩性不一致(周围为熔岩),所以受到风化之后,被侵蚀了,于是就成了今天九龙洞。据统计西樵山有36个岩洞。
原生节理,岩浆顺着有缝隙的方向流动,后来冷却凝结而成。
冬菇石
冬菇石,其为火山灰凝结而成,估计是边上的岩石跌落。后受到的是差异风化,并非球状风化,形成了今天所看到的冬菇的形状。因岩性不一,受侵蚀程度不同,表面多孔。
你猜一下,哪一块最先掉下来?留言告诉我你的答案。
石燕岩
明朝时的人工采石场,只采熔岩,已经年了。其开发历史久,主要是通过河运的方式供给珠三角地区。雨水沿着节理的缝隙下渗,在地下形成了暗河。图片所见为大砾石,其原来为湖,岩浆掉落,冷却凝结而成。其专业名称为沉角砾凝灰岩。今天我们所看到的的景观都是采石后留下的痕迹。不禁为人类的智慧所感叹!
桑基鱼塘
在山顶可以看到附近的桑基鱼塘,是真的桑基鱼塘,边上种的是桑树!小编近距离还看到了鲜艳欲滴的桑葚。桑基鱼塘,珠三角地区的特色农业,高中地理书的有名景观。据官方数据,西樵山下的桑基鱼塘的面积近万亩,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誉为“世间少有美景、良性循环典范”。
泉水
据统计,西樵山大约有泉眼。由于节理发育,岩体多缝隙,易渗漏,形成潜水。潜水在地面薄弱的地方出露,因而形成了泉眼。
路边无名洞
这个可不是一般的洞,西樵山的采石文化并非只有短短的几百年。其实,人类早就在几万年就在这里采石了。这应该是从石器时代开始,现在,我们依然可以在洞里找到前人打磨过的石器。在洞里我们可以看到流纹岩。认真观察,可以看出上面有被或烧过的痕迹,据推测,前人是运用热胀冷缩的原理进行采石的。在流纹岩的表面我们可以看到晶莹剔透的水珠,不禁为大自然的力量所震撼!
天湖公园
天湖公园为周围的山所环绕,为火山口积水而成。西樵山大概有四次大时期的喷发,这个火山湖应该是最后一次火山喷发的火山口,大概在三四千万年前。
游在离开之前
是时候爆一下男神的照片啦!谢谢小浩哥带领我们游西樵山,一路上收获了很多。更多感动的话留心里,然后外化于行。地理人,一路一起走!
话说西樵山之行
票圈记录生活
一头撞火山灰上也是值了
------地科1班元宝君
有种大地在我脚下的感觉
-------地科2班小曾同盒
雾气朦胧里上山,去揭开沧海桑田的另一面。
-----地科2班小宝宝
感觉身体被掏空,实在是太弱了,不行,要多运动啊!
--------地科2班小黄
第一次下这么大雨去爬山,就像是探险一样,小浩老师和地科的同学很好玩,是一次难得的经历
------生科小涛童鞋
十九号的那天下午,天空转而放晴,一切刚刚好。这或许就是旅行的意义吧,遇见未知的天气,遇见未知的自己。
期待地探君的下一次出游吧!
扫描右方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z/3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