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城市概况
惠州市地处广东省东南部,珠江三角洲东北端,东江中下游,毗邻香港,东至汕尾,南临南海,西南与深圳、东莞交界,西连广州,北接河源。
惠州市现辖惠城区、惠阳区两区和博罗县、惠东县、龙门县三县,设有大亚湾经济技术开发区和仲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两个国家级开发区。陆地总面积为1.12万平方公里,占广东省总面积的6%,常住人口约万。海域面积平方公里,海岸线长.4公里,是广东省的海洋大市之一。
惠州,古称循州、祯州,因府城南门外一里有飞鹅岭,“势若飞鹅”,又得名“鹅城”,是一座具有年文明史和多年建城史的文化古城,历来是东江流域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和军事重镇,文化底蕴深厚,历史遗存众多,素有“岭南名郡”之誉,是广东省首批省级历史文化名城。年10月3日,经国务院批复,惠州正式入列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二、历史沿革
惠州市历史悠久,距今约年前的新石器时代中期,已有先民在境内的东江流域繁衍生息,从事渔猎采集和农耕,创造了惠州的史前文化。从考古发掘的博罗县葫芦岭、苏屋岗、何屋岗和潼湖等地的贝丘遗址中,出土有石錛、石斧、石矛和敲砸器,以及大量饰有绳纹、方格纹、云雷纹的夹砂、泥质陶。
先秦时期,惠州属百越之地。据史料记载,在今惠州市区及博罗县一带,曾出现过一个名叫“缚娄”(符娄)的小国。
秦统一岭南后,于秦始皇帝三十三年(公元前年)在“缚娄”地置傅罗县,隶属南海郡。汉高祖元年(公元前年)赵佗建立南越国,博罗县处于南越国治理之下。至汉武帝元鼎六年(公元前年)平定南越国后,仍承旧制。
东晋咸和六年(年),析南海郡东部置东官郡,博罗县等仍属南海郡。
南朝梁天监二年(年),改东官郡为梁化郡,郡治设在梁化屯。
隋开皇九年(年)废梁化郡置循州。隋开皇十年(年)总管府迁至归善梌山,即今惠州市惠城区中山公园附近。这是惠州城成为州、府治所的开端。
南汉乾亨元年(年),析循州增置祯州,州治在今惠州市区。循州治所移至河源县城西南。
宋天禧四年(年)为避太子赵祯讳,祯州改称为惠州,此后,惠州之名一直沿用至今。
明洪武二年(年),惠州府辖归善、博罗、海丰、河源、龙川、兴宁、长乐等7县。隆庆三年(年),惠州府增辖和平、永安、长宁3县。
清顺治元年(年),惠州府辖归善、博罗、海丰、河源、龙川、兴宁、长乐、和平、永安、长宁10县及连平州。顺治四年(年),惠州府隶属广东省惠潮嘉道,道治惠州。清康熙元年(年),广东提督府移驻惠州。
三、文化价值和地方特色
1.南越夔纹陶文化
年、年初,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在博罗县园洲镇梅花墩发掘了一座春秋龙窑,首次发现夔纹陶拍(印模子),找到了夔纹陶的烧制地点。年至年,在博罗县龙溪镇银岗窑址中发掘了五座并列而砌斜坡式的长约10米、宽约2米的东周龙窑址,证明它是一处范围规模很大的东周时期陶器制作工场,而且从地层迭压关系证明了夔纹陶遗存早于米字纹陶遗存。
2.岭南山水古城营建文化
现存的东江、西枝江与西湖山水构成了惠州古城的整体空间格局,展现了人们利用自然地理条件筑成防卫和水陆交通的营建智慧,显示了人与自然相互塑造的过程,特别是对水环境的利用和改造,在历史上已注重经略水系的工程设施,以及联系城市各功能区的各类交通遗存。惠州古城,论其形势“象头山主其后,鼓角山列于前,东则二江合流,西有丰湖环绕”(明代吴高《惠州修路记》)。从古城形成的服务于城市生产与居民生活的城湖江岭融合协调的宜居文化,一直延续至今。
“半城山色半城湖”,惠州周遭山峦众多,生态环境优美,山不仅是可观赏的自然景观,也是融会天人合一理念、彰显城市宜居空间格局的人文胜地。环湖分布的西山、孤山、梌山、紫薇山、丰山、飞鹅峰、白鹤峰等大小山峰,现仍存有大量文物古迹,如泗洲塔、六如亭、王朝云墓、宾兴馆、元妙观、黄氏书室、鼎臣亭、梌山书院旧址、中山纪念堂、陈炯明墓、抗日军事机要庋藏室等,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相互交融,凸显了惠州古朴典雅的岭南山水古城风貌和深厚的生态文化底蕴。
3.罗浮山宗教文化
罗浮山宗教文化,又称东樵山宗教文化,是指与西樵山对应的东樵山——罗浮山的道教、佛教等宗教文化。在罗浮山宗教文化中,既具有道佛并存、和谐发展的特点,还渗透了浓郁的儒家文化,具有十分独特的历史文化价值与特色。
4.苏东坡寓惠文化
北宋绍圣元年(年),大文豪苏东坡谪贬惠州,寓居了两年零七个月,虽无实权,但仍为百姓谋福利,推广水力碓磨、“秧马”,解囊修堤治湖,倡筑西新桥、东新桥,请准“钱米两便”的纳税方法,广泛施药,救死扶伤,掩埋无名骸骨等,赢得了惠州人民的真诚爱戴和永久的怀念。他在《自题金山画像》诗中自题“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
5.海防军事文化
历史上惠州府辖东江流域十余州县,“东接长汀,北连赣岭,控潮梅之襟要,壮广南之辅扆,大海横陈,群山拥后”,地理位置险要,自古便是岭南地区的东大门,是南中国重要的军事国防要地。
6.近现代革命文化
惠州毗邻广州,连通海外,容易接受新思想的传播和辐射。清末,民主革命观念在惠州已生根发芽,促使惠州成为中国民主革命策源地之一。辛亥革命前孙中山曾领导十次反清武装起义,两次在惠州发生,即年的三洲田起义和年的七女湖起义。其中,郑士良领导的三洲田起义被孙中山先生认为是国民革命的转折点。年2月和10月,国民革命军两次东征惠州,统一了广东革命根据地,至今还保留了七女湖起义旧址、黄埔军校东征阵亡烈士纪念碑、中山纪念堂、落霞榭等大量文物古迹。
7.惠州民俗文化
由于地处广府、客家、潮汕民系文化的交汇区域,使得惠州的文化既深受周边文化的影响,又具有自己的特色与价值。如语言,本土方言、粤语、闽南语、客家方言乃至“军声”在惠州兼而有之且运用广泛;又如建筑,具有客家、广府、潮汕传统风貌的古建筑,在全市各地相容共生;又如宗教,既有佛教、道教,也有本土的多神崇拜如“谭公教”等丰富的教派类别。在民俗方面,流传于民间的木鱼书、龙舟说唱、麒麟舞等都是惠州人民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李家拳”是南拳中五大拳种之一,东江盐焗鸡、东江酿豆腐、梅菜扣肉等东江名菜都起源于惠州,在粤菜中占据着重要的一席。惠州龙门农民画风格独特,被誉为中国现代民间绘画的一朵奇葩,龙门县因此被命名为“中国现代民间绘画画乡”。这些民俗文化扎根于惠州大地,充分体现了惠州当地特色的文化价值观念和审美情趣,也是岭南文化和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8.罗浮山中医药文化
罗浮山又名东樵山,是中国十大道教名山之一,汉朝史学家司马迁曾把罗浮山比作“粤岳”。它位于惠州市博罗县西北部,总面积多平方公里,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被誉为“岭南第一山”。
罗浮山独特的地理气候环境,生长着多种植物,其中药用植物就有余种,是一个举世公认的天然中草药宝库,成就了辐射岭南的重要药市。清代屈大均在《广东新语》中则记述广东四大药市之一的罗浮山药市:“一曰药市,在罗浮山冲虚观左,亦曰洞天药市”。唐代惠州籍僧人怀迪居罗浮山南楼寺,曾为武则天和太平公主奉上金耳环等仙药,专供宫廷之用,罗浮山也因此被喻为“皇家药园”。葛洪的医药文化通过罗浮山道士世代流传。明代罗浮山黄龙观道士陈伯辉在前辈古方的基础上,挖掘整理,加工集成,利用罗浮山地区丰富的药用植物资源,炼就了功效奇特、药性平和、内服外用俱佳的药物“百草油”(罗浮山百草油制作技艺已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如今,其盛产的石斛、过江龙等中草药更是游客的必购药材。
四、重要文物和历史建筑
惠州市历史悠久,文物古迹众多,是广东省首批历史文化名城,被誉为“岭东雄郡”。考古发掘证明,早在新石器时代晚期,人类已在惠州一带繁衍生息,从事捕捞、狩猎和原始的农耕,创造了惠州的远古文化。至今,已发现有博罗葫芦岭遗址、苏屋岗遗址、何屋岗等贝丘遗址、银岗遗址、梅花墩遗址等一批重要生活、生产遗址,出土石锛、石斧、石矛和敲砸器,以及大量饰有绳纹、方格纹、云雷纹、夔纹等纹饰的陶片。随着各级政府和主管部门对文化遗产保护工作重视程度的提高,文物保护单位的数量呈现上升趋势,目前,已公布有各级文物保护单位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处,即叶挺故居;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19处,包括归善学宫、罗浮山摩崖石刻群、东江纵队司令部旧址(冲虚观)、功武村古建筑群、田坑古建筑群、会龙楼建筑群等,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有95处,区级文物保护单位98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处,各类文物保护点余处。
现存文物古迹以惠州老城为中心,分布于整个惠州市域,包括古遗址、古墓葬、古城址、古窑址、摩崖石刻、古建筑,以及近现代重要史迹等。各类文物古迹年代从中生代白垩纪延续到近现代,文化内涵丰富,时代序列清晰,是惠州市乃至整个东江流域文化的重要物化载体。
五、重要非物质文化遗产
1.国家级项目惠东渔歌、罗浮山百草油制作技艺等。
2.省级项目
舞火狗、小金口舞麒麟、凤舞、李家拳、龙形拳、九龙峰祖庙会、淡水客家凉帽制作技艺、鲤鱼舞等。
3.市级项目吉隆元宵舞龙、惠州剪纸、虎头花灯、黄金酥丸制作工艺、秋长八月豆制作技艺、罗浮山葛洪内丹养生、芦洲南瓜节、平潭永宁庵庙会等。
六、历史文化街区
惠州市历史文化街区众多,包括北门直街、金带街、水东街、铁炉湖、淡水老城等5处历史文化街区和惠新西街、桃子园、都市巷等3处历史地段,其中,北门直街、金带街、水东街和铁炉湖4处历史文化街区均位于在历史城区内,核心保护区总面积约20.6公顷。淡水老城历史文化街区位于惠阳区,核心保护区面积约41.2公顷。惠新西街、都市巷和桃子园等历史地段核心保护区总面积约14.7公顷。各街区真实地保存了传统格局和历史风貌,集中展现了历史发展的脉络,具有历史久远性、真实性、风貌完整性和生活延续性,历史文化价值突出。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yf/42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