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都市孩子日常游戏都是电子游戏了,父亲辈们的乡村生活与农耕游戏已经离他们很远了。在佛山市南海区西樵镇,有个名叫渔耕粤韵旅游文化园的园区,复原了珠三角最古老的桑基鱼塘模式,传承了岭南水乡传统的渔耕文化。今年六一儿童节,园区举行家族捕鱼大赛,让孩子们做名小渔夫,学习渔耕与农耕文化。
桑基鱼塘是珠三角地区最早的农业生态循环模式,“池埂种桑、桑叶养蚕、蚕茧缫丝、蚕沙养鱼、鱼粪肥桑”的生态系统一直成为的三角人致富之宝,珠江三角洲有句渔谚说“桑茂、蚕壮、鱼肥大,塘肥、基好、蚕茧多”。
西樵是珠三角著名的“鱼米之乡”。渔耕粤韵旅游文化园建于西樵山下,依托珠三角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蚕桑文化,以岭南水乡自然风光为景观,还原珠三角水乡桑基鱼塘生态模式。
六一儿童节,文化园举办家庭捕鱼大赛。活动内容包括徒手捕鱼、儿童追鱼等,还复原了珠三角最传统的网鱼、搬鱼、罩鱼等古法捕鱼方式,让游客来当一回“捕鱼达人”,让孩子做一名小渔夫。
大鱼塘里放着大鱼专等12岁以上的孩子与成人捕捉,小鱼池里则是小鱼游动,专门给12岁以下的孩子捕捉。比赛开始,“渔夫”们可以用最快的速度冲进鱼塘,刹那间整个鱼塘水欢鱼跃。
“小渔夫”抓的是小生鱼,“大渔夫”抓的可是大鱼。孩子在鱼塘里变成“泥马骝”,在泥浆水里找鱼、赶鱼、捉鱼,大人在岸上为孩子观察“鱼情”与鼓劲,一旦发现有鱼出没,立即通知孩子前来捉拿。孩子在体验捕鱼之乐时,还可以学习渔耕文化。
西樵水资源丰富带来了渔业资源的丰富,西樵人为捕捞这些天然美食,便采取了五花八门的方式。就其捕捉工具就有:鱼刀、鱼叉、鱼箭、竹梁、竹筌、竹虾拔、罩网、鱼罾、钓竿、拦江网、竹筏、鱼船等。捕鱼方式更是五花八门,最简单是放水捉鱼,翻泥巴捉鱼,用钓竿钓鱼,用鱼罩罩鱼,拿鱼刀砍鱼,用鱼叉叉鱼,撒网捕鱼,用罾搬鱼,用拦江网拦捕等等。
改革开放后,随着农耕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变,西樵很多捕鱼习俗与方式都已经失传了。带孩子来参加捕鱼活动,不但让孩子感受领略珠三角桑基鱼塘文化,重温珠三角最古老的捕鱼方式,而且让孩子体验山野捕鱼的情趣和农耕的欢乐。
交通:珠三角游客可以从广州绕城高速——西樵出口——西樵听音湖——西樵山南门——渔耕粤韵文化园;沈海高速——南海沙头出口——渔耕粤韵文化园;广明高速——西樵出口——西樵官山城区——渔耕粤韵文化园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yf/25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