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广州市政府网站公布《广佛全域同城化“十四五”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规划》指出,到年,广佛地区经济和人口承载力明显提升,全域同城化实现新跨越,继续在全国同城化实践中走在最前列,其中广佛地区生产总值要达到5万亿元左右,实现广佛中心城区半小时通达、全域1小时通达,研发经费投入强度要稳定在3%以上。(8月18日《广州日报》)

珠江水川流不息,西樵山巍然耸立。广佛两地自古唇齿相依,文化同根同源,合作源远流长。自年两市正式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以来,广佛全域同城化不断深化,基础设施对接成网,产业协同发展格局初成,广佛区域经济实力不断加强……立足新形势、新要求,《规划》提出,以城市功能对接耦合为核心,链接各大交通枢纽和发展平台,打造“一区、三轴、一环”的空间格局。

事实上,“广佛同城”先是一个从“无感”到“有感”的过程。在“广佛同城”被正式官方认定之前,呼吁两地同城化的声音不绝于耳。当时民间也有“广佛一体化”“广佛经济圈”等概念,但其实大部分老百姓对“广佛同城”的认识都是模糊的,“一城工作、一城生活”仍是不少人对广佛的固有印象。直到国内首条跨越地级行政区的地铁线路——广佛地铁一期开通,海华大桥、广佛肇高速广佛段、番海大桥等先后建成,两地空间上加速互联互通,让一切有了质的变化。“道路通则百业兴”,“广州服务+佛山制造”的产业协同效应逐步凸显。另外,在通信、社保、金融、政务等民生领域,“两头跑”逐渐成为了过去式……从交通互联到产业互动再到政务跨地通办,十余年的广佛同城路,人们不仅看到因“同城”引起的新变化,而且切身感受到“同城”带来的发展与便利。

如今,从“广佛同城”到“广佛全域同城”,要从“有感”到“无感”。诚然,近年来广佛同城取得丰硕成果,但与实现广佛全域同城化的目标相比,仍有差距。具体而言,这份差距体现在互联互通、资源共享、产业协同以及体制机制上,仍存在一定的“梗阻感”。接下来,要有效消除两地同城化中存在的梗阻,使之发挥出“1+12”的效果。让人才、资源、产业、创新等要素自由有序流动,实现两地基础设施、生产要素、生活同城“无感”相融,如此才能结出更丰硕成果。

对此,要以更高站位、更大力度推进规划衔接精细化,此次《规划》正是由两市发展改革部门共同牵头编制。在上层设计切实加强沟通衔接,方可确保各项合作顺利推进,更好实现合作共赢。而在具体操作中,正如《规划》所提出,要加快探索试验区边界去行政化,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以此引领带动广佛高质量一体化发展。

兄弟齐心,其利断金。相信广佛全域同城化加速推进,定能为全省、全国发展大局展现更强担当,作出更大贡献。

文/广州日报评论员陈文杰

图/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骆昌威

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张冬梅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jc/44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