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樵山在新石器时期为珠江三角洲石器原料来源之地,从宋代开始作为珠江三角洲建筑石材的原料产地而兴盛。石燕岩遗址是西樵山著名的景点,也是古代采石留下的、保存完好的古矿场遗址,其年代从宋代一直延续到清代,保存了古代完整的采石痕迹。
3月5日晚,由广东大观博物馆与佛山市南海区文广旅体局、南海博物馆联盟共同举办的“听鸿夜话”第二季第七讲在广东大观博物馆开讲。活动邀请了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崔勇副所长作了题为《凿穴劈山逾千载,水下寻踪谱新篇——石燕岩水下考古纪略》的讲座,带大家探秘西樵山古采石场水下考古调查现场,了解现代测绘科学技术如何追寻广东水下文化遗产,探究水下考古调查与测绘如何为今后水下考古工作积累丰富经验与完善学科建设。
讲座现场主讲人:崔勇,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副讲座现场崔勇认为,西樵山采石场遗址是迄今发现的国内最大、最完整、最恢宏的水下古代人类生产遗迹。据研究,此处初期多为露天开采,后期发展为洞穴开采,以斜井掘进采石,遗址内人工采石痕迹明显,并有开采石料留下的支撑柱,横如列屏,把洞截分成内外两进。
“洞穴四壁留有一道道古代采石工落下的凿痕,在水下可以看到开采痕迹、通道和铜制灯台,以及已采集和切割好的石板‘半成品’堆放着。”崔勇向观众展示了在石燕岩遗址水下考察时的影像资料。据推测,整个西樵山上有天湖,下有地下河,这个石燕岩之所以成为水下遗址,很有可能在开采石块时打通地下河,形成现在石燕岩等地的水窟。
崔勇向观众展示水下考察的影像资料“根据现场环境的需求,我们一般采用传统测量、水下声纳三维测量、水下多角度三维摄影测量、水面激光三维测量、航空遥感测量等方法进行测量,通过科技手段还原遗址的地形,以完善石燕岩遗址的资料,更好地对其进行保护与开发。”
石燕岩遗址年7月公布为广东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年公布为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其被水体淹没的部分没有风化现象,是一个难得的古代矿冶遗址,具有重要的历史、人文和文物价值,也是一个难得的水下考古遗址,对水下考古学科建设和新技术运用有着重要的参考和示范作用。”崔勇介绍道。
讲座现场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jc/40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