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4日(农历四月十四)是西樵流传了多年的大仙诞民俗活动,当天也举行了“八仙巡游”等活动,但是已经远没有过去的热闹,更多的元素是为了满足线上直播,而大仙诞的标志性活动“狗仔墟”因种种原因也没有举办。西樵老街坊感叹地说:巡游变在云上,狗仔日渐式微,西樵流传了上几百年的民俗也许真的在走向没落。
根据媒体的报道,“新西樵·最岭南”西樵“大仙诞”非遗民俗文化活动采取线上直播的形式开展。市民可以通过多个平台,跟随八仙乘画舫游听音湖,欣赏六大方阵巡游,还能逛非遗“云”庙会。
“八仙巡游”变线上,百年狗仔墟今年也没有了。提起西樵这个岭南文化策源地,有两大民俗节日不能绕过,就是农历四月十四的大仙诞与九月初九的重阳节。这两大节日除了系列民俗活动外,还有珠三角罕有的,历经几百年不衰,岭南的清明上河图的狗仔墟,开足两天一晚的天光墟。
西樵的“大仙诞”民俗已经有着年历史了,据广东南海县志记载,“大仙诞”中的“大仙”即道教“仙人”吕洞宾,传说一千多年前的农历四月十四日,吕洞宾来到南粤名山罗浮山和西樵山的上空,游兴大发,纵身一跃,左踏罗浮山,右踏西樵山,西樵山云泉仙馆附近留有他的脚印,西樵人于是刻上“仙足”两字。此后每到农历四月十四日,西樵人都要到白云洞参拜“大仙”祈福,此民俗活动在西樵已经流传了六百多年。
而重阳登高在西樵则有着上千年的历史。据《西樵山志》记载,重阳登高的习俗于唐代从中原传到南粤,迄今已经有多年历史了。西樵“大仙诞”与重阳节作为西樵展示岭南历史、民俗、文化的节日,成为了珠三角的盛事与西樵人心里盘桓不去的乡愁。年“大仙诞庙会”被列入佛山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年被列入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狗仔墟的兴旺与热闹对于20岁以上的西樵人来说,可谓记忆深刻。大仙诞的正日十四日前一天,重阳节正日初九的前一天,西樵官山城区3公里长街已经摆满了货物商品。来自四面八方的商贩与游客将整个官山墟塞得满满有。
从古至今,一到诞日,附近乡县的善信们或从水路扒船,或从陆路徒步从四面八方汇向西樵山下的云泉仙馆面圣朝贺。一时沸腾喧嚣,来来往往从早到晚,人流涌动,不绝于郊野。山门一带问卜求签、摊位贩食、玩,沿途摆摊乘时而聚,年盛一年。
熟知西樵“狗仔墟”民俗的客人也早早来趁墟。自晨光熹微至暮,络绎不绝,满山满谷,人头涌涌,摩肩接踵,为南粤一大奇观。每年逛“狗仔墟”的人可超过10万人次,造就了珠三角独有的西樵小商品交易会。西樵的老人说,粤语中的“狗仔”就是醒目、跑得快的意思。冠之为“狗仔墟”是因为商家、客人都来去匆匆,两天两夜就散档。
大仙诞已发展成为集贺诞、祈福、艺术表演、吕祖巡游、庙会集市等于一体的民俗盛会,为研究岭南特别是珠江三角洲地区民风民俗提供了重要的活态资料。
而近几年来,受各种因素的影响,狗仔墟已经日渐式微了,从远没有当初的热闹繁华到慢慢的淡化再到不定期举办,慢慢淡成西樵人的乡愁与记忆了,成了真正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西樵老街坊说,一年两个狗仔墟刚好处于春夏、秋冬季节交换的时候,春夏交季的四月十四,大家刚忙完春耕,蚕也结茧了,村民暂时没有那么忙碌,也开始张罗着卖蚕茧。大家又要采购一些日常生活用品,衣服鞋帽,加上大仙诞民俗日又吸引很多外地人,所以狗仔墟兴旺几百年不衰退。重阳也一样,外地游客来西樵山登高带来极大的客流。游客参加完民俗活动,顺便逛狗仔墟,造就了民俗与墟日的繁荣。所以,西樵狗仔墟是岭南最具特色的庙会。
狗仔墟走向式微除了外在因素的影响,也与现在的线上购物,电商、物流发展迅速有关系,年轻一代已经习惯在网上购物了。文旅专业人士则认为,狗仔墟可以结合现在文旅产业发展、夜游经济兴起、文创产品火爆而升级,从过去的主要功能为商品交易为未来的文创旅游、夜游、美食、演艺兼具,借助大唐不夜城、东北不夜城的成功经验,打造西樵不夜城,成为广东知名的夜游经济小城与街区,实现新的发展。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jc/4050.html